一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出台《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按照《意见》精神,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协同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真正落地的迫切要求和重要体现。
当创新驱动成为社会发展的新浪潮,从来没有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缺席失位的大学,再次被赋予崇高的使命,要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永利集团的肩膀上,毅然地承担起服务肇庆市乃至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艰巨任务。
二
只要不是出差在外,生科院的吉前华博士几乎每天都要到她的柑橘试验基地呆上一整天。
在她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起步于2010年的基地目前已经建设成为覆盖柑橘全产业链条的技术应用和创新研究平台。
置身于在这个平台上,吉前华的目光不仅对准一只只小小的柑橘,更对准作为西江流域农业支柱产业之一的柑橘产业。
如果说前者是她的起跑位,那么后者就是她的冲刺线。她就是要从那一只只小小的柑橘出发,攀登到可以进一步提升柑橘产业效益的高度。
现在,吉前华和她的团队正在向那个高度进军——建设沙塘橘种子资源库、优质抗病毒无菌苗选育、病虫害防治、采后保鲜运输、加工营销等等,影响柑橘产业最终效益的所有环节,都纳入到基地的研究范围。
就是这样,柑橘试验基地自落成之日起,服务地方柑橘产业发展的宗旨始终坚定不移。
在这个宗旨的指引下,基地的研究工作蕴含着巨大的价值:一旦上述各个环节实现技术突破,柑橘产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前景。对于以柑橘产业作为农业支柱产业的西江流域来说,那将是完美的福音。
而在造福地方的同时,柑橘试验基地也为自身的发展赢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自2010年落成至今,基地获得各类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并且建成了30亩校内实验田,与全市多个大型果园成为技术合作伙伴,与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形成协同创新关系。另外,基地还先后被列为省级和国家级农业体系综合示范单位,年度考核一直保持优秀。
三
在国内,在金属防锈清洗剂生产技术改良之前,清洗有色金属、铝合金等材料制成的机械部件,如果不是使用进口产品作为清洗原料,那将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曾几何时,化工学院郭海福教授领导的应用化学研究团队敏锐地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就是科研攻坚的方向,就是技术进步的空间。
有了这个想法,这支团队开始着手研发新型金属防锈清洗剂。
经过深入的论证和反复的试验,他们终于取得了成功。
纵观他们研发的金属防锈清洗剂,各项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优良的清洗性能、防锈性能、低泡性能,可用于多种机械部件表面机油、珩磨油、切削液、防锈油清洗,完全可以取代同类进口产品。
而且,他们围绕这一新产品开发的多项新技术,填补了广东省林产化工行业的空白。
这对于广东省林产化工行业来说,无疑是一次推动和提升。而这种推动和提升,充分体现了郭海福团队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的价值。
郭海福团队一直以来都在不懈追求和努力创造这种价值:2009年,他担任领军人物的粤西林产化学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在化工学院成立。中心成立之后,与西南林业大学、中南林业大学等多所名牌高校进行联合技术攻关,同时又与广东华林化工有限公司、广东森宇林产化工有限公司等十数家地方企业开展协同创新,为这些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产品研发、分析测试、人才培养与人员培训等服务,助力地方林产化工行业提高发展水平。2014年,在服务地方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中心获得省级重点平台提升建设项目,其建设成果得到更高级别的认可。
目前,粤西林产化学工程技术开发中心正在聚力,发力,争取成为省级协同创新平台,成为粤西地区乃至广东省有较大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林产化工产品研发创新基地、技术应用与转化基地、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四
像吉前华团队、郭海福团队一样,以科技创新来服务地方、创造价值的科研团队,在公司还有很多。
有团队依托杂交水稻育种试验基地服务地方水稻产业发展,他们多次承担省厅农业攻关项目,培育出12个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有团队依托水产和养殖业研究所服务地方水产养殖业发展,他们推出的鱼类养殖技术获得农业部资金支持,并且荣获省市科技进步奖。
有团队依托数控中心实验室服务地方数控装备产业发展,他们建成了省级数控制造装备技术和信息化服务中心,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数控产品。
有团队依托真空镀膜研究所服务地方汽车玻璃镀膜产业发展,他们主导成立肇庆市真空镀膜学会,领衔制订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地方汽车镀膜产业规范。
有团队依托在建的汽车工程研究院服务地方汽配产业发展,他们将与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的博世集团开展合作,为珠三角地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等等。
除了这些以农业领域、工业领域作为服务对象的科研团队之外,公司还有数支以服务第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为己任的科研团队活跃在学校、政府和企业协同创新的阵地中。
当他们的学术行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他们的学术信息成为政府、企业决策的数据来源和技术支撑,他们也就完成了从单纯的科学研究过渡到科学研究与服务地方融为一体的跨越。
不让自己的脚步局限在书房里,而是主动地走上产学研相结合的第一线;不让自己的智慧停留在文章中,而是及时地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是吉前华、郭海福等一大批科研团队取得成功的关键原因,也是这些科研团队取得成功的风采展示。
五
随着一个又一个科研团队像雨后春笋一样成长起来,公司科研队伍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这就为学校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构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国家政策作出的引导、社会转型带来的影响、时代变迁提供的选择、办学实践产生的需求,学校要做的,就是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服务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风起云涌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更大的规模、向更深的层次推进。
如何以大手笔写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篇文章?
这个问题摆在学校的面前。
集团认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创新的环境氛围、创新的政策保障、创新的管理模式、创新的人才队伍。因此,应紧密结合推进综合改革、完善内部治理、提高教育质量等当前重大任务,突出思想理念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切实彰显大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基于这个认识,学校决定,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创新强校工程”,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创新体系,紧密对接广东省和肇庆市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着力提升技术开发的有效供给能力,着力提升区域战略研究和政策建言的“智库”能力,着力提升支撑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为推动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技术支撑,努力助推肇庆市成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节点、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和拓展基地、珠三角与大西南科技产业链接中心。
为实现上述目标,学校将从五个方面下功夫: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服务创新驱动活力;加快推进“四重”建设,提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提高政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增强服务产业发展重大需求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加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夯实服务创新驱动的人才基础。
从明确指导思想到确定攻坚任务,公司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道路。
六
当今世界,知识创新与科技进步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发起点和驱动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时代来临之际,我们学校充分感应这一时代的脉搏,围绕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动了真格,用了实招。
集团这样做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看到成效,取得成果,使以科技创新能力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综合办学实力得到提升。
集团关于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可谓顺乎天时,得乎地利,应乎人和。
顺乎天时,是因为这一决策,将使学校更好地把握国家通过强化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而促进大学新一轮发展的重大契机。
得乎地利,是因为这一决策,将使学校更好地响应广东省、肇庆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出的重大要求。
应乎人和,是因为这一决策,将使学校更好地完成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输送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
既顺天时,又得地利,更应人和,那么请相信,我们学校必将从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赢得一次新的开始。(宣传部)